大脑为什么更容易沉迷游戏,而不是沉迷学习?

2022-12-16 00:11:25 来源:游戏主播网

大脑为什么更容易沉迷游戏,而不是沉迷学习?

综述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信心满满地带着书籍前往图书馆,以为自己一定能够好好学习。但是学习了一阵之后,拿起手机就开始玩起游戏,一玩,这时间也就突然全部过去了。这啥东西都没学到呢,一天完全被荒废了。

在网络论坛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似乎就是因为自制力不够导致的,跟大脑活动无关。但是,科学会告诉你,想玩不想学,这其实就是人类的天性,是大脑导致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凭啥大脑更喜欢沉迷游戏,而不是沉迷学习呢?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嘛?

现在,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神秘的大脑

作为主管人类思想的器官,大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用多说的。或许大脑的奥秘我们无法知道,但是大脑能够产生的作用,咱们还是知道的。如果没有大脑,咱们连记事都做不到,更别说学习了。

而在大脑之中,有一种神经递质在深深影响着人们。这种神经递质,就是多巴胺。根据研究,这种神经递质跟人类感觉相关,负责传递开心的情绪。

除了传递正面感觉的作用以外,多巴胺本身跟上瘾行为有不小的联系。一般来说,像毒品成瘾,药物成瘾等行为,都跟多巴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人类正式研究多巴胺的历史,早在1910年就已经开始了。不过,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多巴胺有多么特殊。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多巴胺当时表现的活性太低了,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随着对脑部研究的加深,多巴胺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这个不起眼的东西。或许是人类情绪的主导者,往深了说,或许咱们人类做事的动机,都要靠着多巴胺去产生。

前文也说到,多巴胺的作用,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假如某个人想去做某件事情,他就必须要有动机。不管情愿与否,这个动机是必须存在的。

而多巴胺,就是促使人们产生动机的重要因素。

学习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自然也是需要动机去完成的。而沉迷玩游戏,也跟多巴胺有关。从这里来看,咱们就很明显知道从什么方面去分析了:从多巴胺的分泌量,去分析为啥学习和打游戏之间会存在差异。

目前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当人类在学习的时候,多巴胺负责的是产生学习动机,以及掌管了基本的注意力。换一句话说,一个人想要持续不断保持注意力,他的多巴胺就需要分泌相当多,这样才能完成目的。

而在我们大脑中,一种名为奖赏效应的机制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假如人类可以不断从一件事情里面获得成就感,其脑内的多巴胺就会分泌得更多。

只要奖赏效应不断被满足,人就可以不断产生做这件事情的动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引导人进步,正是因为有了兴趣,人才会不断在一件事情上投入精力。

而打游戏这件事情,就是一件极易让人产生奖赏效应的事情。游戏一开始被设计的时候,就是奔着刺激人分泌多巴胺的方向去的。画面、剧情、音乐等,都很容易引起人分泌多巴胺。

学习跟打游戏这件事情相比,那在多巴胺的分泌上就完全不够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假如我们不是对知识本身有很大的兴趣,强迫自己去学,很大程度上不能激起我们的正反馈。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感觉到疲惫,会因为难题而焦虑、困惑。这些情绪,不仅不是正反馈,相反,这些都属于负反馈的一种。这种种原因,使得学习产生的奖赏效应远远不如打游戏。

在得知原理之后,我们肯定就会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正反馈呢?

其实,从心理层面上,我们倒是可以做到。

改善学习的方法

想要使得学习有更多的乐趣,首先就要爱上学习。

怎么爱上学习呢?这跟好奇心脱离不了关系。比如说,学习化学的时候。咱们就要想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反应,这个反应又会产生什么东西,咱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看见过这些反应?

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久而久之,解决问题本身就会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应付。通过这种心里层面上的改变,咱们就可以更容易产生正反馈,从而刺激多巴胺分泌。

同时,劳逸结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假如长时间学习,不管这个兴趣有多么浓厚,其结果也是正反馈会逐渐减少,注意力下降。

因此,适当调整状态,让自己娱乐一会儿,使得自己不那么疲惫,建立一种良好的循环。

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行为。不学习,咱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不全面的。但是,也不能过于否定娱乐的重要性。假如人长期生活在精神紧绷的状态下,即使是铁人心理也会承受不了。

因此,还是那句老话。适当学习,适当娱乐,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样的方式,或许能对很多人产生帮助。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