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绝北道,威震华夏,体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2023-02-22 08:59:58 来源:游戏主播网

关羽斩颜良,绝北道,威震华夏,体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

关羽军事生涯,第一次重要战役,当然是官渡战役的白马之战,

《三国志》说得明明白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也就是说,白马之战是如下情形:

曹操派了张辽和关羽两个将领,带了一队人数不详的曹军为先锋,去解白马之围,然后两军交锋时,关羽看见了敌方主将颜良的麾盖,带队策马向前突击袁军中军,将颜良刺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而还,其他的袁军将领都不是他的敌手,拦阻失败,因为袁军主将被杀,于是白马之围立解。

这本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勇将表现了,但在历史上也并非全然不可思议,许多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勇将都有类似的精彩表现。

然而,可笑的是一些“饭圈论史”的爱好者,楞是将参与此战的张辽和其他曹军将士都吃掉了,无视陈寿并没有使用诸如“单骑”“匹马”这样的词,大吹牛皮吹成了 “关羽一个人冲入万军丛中,杀敌主将颜良而还”,

如此严重违背历史与军事常识的荒谬言论,当然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随手举个同样陈寿写在《三国志》中的例子:「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玩断章取义偷天换日的文字游戏,谁不会呢?许褚都能在”先登“之后,一个人”斩首万计“呢,难道真有人信么?

至于此战被杀的颜良,又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了?

所谓颜良“勇冠三军”的说法,仅仅来自于大话王孔融的言辞。此人是铁杆的亲袁反曹派,一向唱反调反对与袁绍开战,拼命夸大袁绍军实力。他的话有什么价值可言?

这个“勇冠三军”的颜良,在袁绍的河北四州统一战中,在与其他曹将的战斗中,留下过任何可以值得一提的勇武记录么?

这才是正经的评论: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荀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下面再说说关羽的“绝北道”:

简单说,就是江陵战役,周瑜军正面攻击曹仁时,关羽军作为偏师,游击战袭扰曹军后方,和徐晃、乐进、文聘、李通等部都交过手。因为一次次被打跑,没有战术胜利和战果斩获,所以关羽本传根本不提。

但毕竟是以少量兵力袭扰敌后,难度甚高,确实体现了关羽作为指挥官出色的战术能力和临阵机变能力。

至于是否完成了联军预定的战略目标,要看如何认定此目标:若是「迫使曹仁尽早撤退」,则成功完成;若是「截杀曹仁不使其逃脱」,则没有完成。

近年来,很多“饭圈论史”众。对此战夸大其辞,吹嘘成了『关羽如同战神,阻住曹魏诸将一步不得前进』 『完成战略目标,令曹将不得去南郡支援』 ,

将这种本传不提、无任何具体斩获的小规模战斗,硬是生生吹嘘成历史顶级名将的表现, 看看诸如「 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的记载,就知道纯属扯淡。

“饭圈论史”众们,甚至将此战立功、突破关羽防守的李通,史书上明明白白写其战后“病薨”的,非要强行说成『可能是负伤而死、被阵斩』,甚至拿来作为关羽的所谓“战绩”,已是不值一哂。

说句笑话,襄樊之战不久,曹操还归天了呢,是不是干脆也吹他也是被某位“武圣”借尸还魂砍了头,论价值岂不是远远大于李通的人头?

这战并非虚构,但刷了立功表现的都是曹魏将领, 对面的乐进立功了,李通立功了,文聘不但立功而且还加官进爵了,而关羽这边连任何战况和战果都不写, 这也当如何了不起的胜利吹起来了?

此后关羽的水淹七军之战,固然漂亮,但也不过就是利用天时地利,打赢了犯下低级错误的庸将于禁。

其人本传里各种“从征”,当主帅的胜绩只有剿山贼,也没有乐进和张辽这样明确的先登斩将功劳。完全靠着是曹操的老部下,才一直比张辽徐晃这类降虏官位高。

襄樊之战,于禁的布阵简直就是笑话,雨季停驻低洼地这种错误都犯,和街亭那位马参座半斤八两的主,

结果饭圈论史众们,为了吹嘘关羽的战绩含金量,整天把这么一个庸才,吹成了“魏五子之首”,“外姓良将第一”,

至于【威震华夏】,说白了也只是形容词,不是实打实的实绩。东吴末帝孙皓在史书上也一样是屡次北伐,“|惊动诸夏”,还令中原“辄怀惶怖”,难道关羽军事才能=孙皓?

【以孙皓之虚名,足以惊动诸夏,每一小出,虽圣心知其垂亡,然中国辄怀惶怖】

至于襄樊之战的后期,就因为被断了后路,关羽军三万精锐野战,居然被吕蒙的攻心计兵不血刃给离散,没经过激烈战斗,就只剩下几百残兵,兵败身亡,更说明关羽的治军能力有严重短板。

这种表现,远不如彭城之战反杀刘邦数十万大军的项羽;

也不如黄池之会后千里回师、逼退勾践的吴王夫差;

也不如被吕布袭取徐州时,被逼到吃人绝境还能成建制保住势力的刘备;

甚至不如长平之战被断粮围困,还能给予秦军重大杀伤,令白起感慨「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的赵括。

至于说关羽,是否被《三国志》作者陈寿,特意隐没了所谓「游击战术出神入化的绝北道」等优秀战绩?只因晋朝官府的压力?

东兴之战,诸葛恪率四万吴军,大破晋文帝司马昭率领的七万大军,斩首数万,几乎打崩魏国东部战线,逼得晋景帝司马师请出七十多岁的叔父司马孚,统帅二十万大军压阵,才将诸葛恪逼退。

《晋书》:【(司马昭)进号都督,统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二军败绩,坐失侯。】

《三国志》:【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於水,更相蹈藉。乐安太守桓嘉等同时并没,死者数万。故叛将韩综为魏前军督,亦斩之。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

这一战因为魏军死伤太多太惨,“失亡尸柩,葬礼无期”,直接改变了魏晋政权的礼制,影响后世数百年,一直到南陈时期。

《南陈书》:【魏氏东关之役,既失亡尸柩,葬礼无期,议以为礼无终身之丧,故制使除服。氏丧乱,或死于虏庭,无由迎殡,江左故复申明其制。】

然而,即使是诸葛恪东兴之战,这种直接让“晋太祖文皇帝”灰头土脸的大惨败,《三国志》里照样没有掩没,只是把魏军主将改成了胡遵和诸葛诞;

《三国志》:【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於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

那么,晋朝官府还犯得着逼迫史官陈寿,为已经灭亡的前朝曹魏,去搞什么讳败,特意隐没蜀将关羽的战绩不成?

对史书中关于相关史实的作者评论,现代人有不同看法,是非常正常的。但对史书记载的史实本身,如无其他过硬史料证据,仅凭个人好恶便否定之;

推而广之,不论讨论哪个历史人物。或哪个历史朝代政权,某些“饭圈论史者”,非要认定:「但凡史书上不利于我偶像、我粉的朝代政权的记载,一定是史官隐胜扬败、歪曲历史了,只有我自己千年之后苦心孤诣发掘的才是真相」,

如此代替史官发明历史的臆测大法,然后先有结论再去找论据,这一套确实在网络论史中非常普遍和流行,但肯定绝非正确的讨论历史态度。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