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大暴雪即将来袭,四省出现鱼眼符号!权威预报:局部连下四天

2024-02-19 19:06:56 来源:游戏主播网

寒潮大暴雪即将来袭,四省出现鱼眼符号!权威预报:局部连下四天

2月19日,强盛的南风吹拂下,今天南方不少地方的气温持续处在高位。14点的整点气温图上可见,长江以南大片大片的区域气温达到27~28度。尤其是有锋前增温效应作用下,浙江多地今天气温狂飙,午后绍兴、金华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30度。

一、寒潮大暴雪即将来袭

但毕竟锋前增温效应都已经开始显现,寒潮的南下脚步已经逐渐来到南方。2月19日下午14点,从24小时气温变化图上可见,大范围的蓝紫色降温区从东北蔓延到长江流域,显示出寒潮正在大举南下,目前前锋开始越过长江,即将进一步深入南方地区。

随着寒潮正在南下,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即将展开。实际上,今明两天我国雨雪天气还在酝酿阶段,中东部多以分散性降雪和局部强对流为主,但随着20日大批水汽加入战斗,全国范围内的雨雪将迅速扩大增强,暴雨暴雪和各种东西都将在华中轮番登场。

中央气象台预报指出,在这当中,预计20日至22日是中东部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最严重的时段。陕西东南部、山西东部、河南中南部、山东南部和东部等地有暴雪,山东东南部局地有大暴雪(20~25毫米);新增积雪深度5~12厘米,局地15厘米以上。比如2月20日的降水预报图上可见,中到大雪将迅速在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铺开,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这山河四省多地都要面临明显降雪。

二、四省出现鱼眼符号!

寒潮简单来说,就是一股强劲的冷空气,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大范围地区的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寒潮的形成,与北极涡旋有密切关系。北极涡旋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尺度低压系统,它能够将寒冷的北极冷空气随急流向南输送到北美以及欧亚等地区。

当北极涡旋够强,能够稳定待在北极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也基本不会遭受强冷空气的侵袭。但一旦北极涡旋减弱,西风带上出现大的起伏波动,暖空气就会趁机北上抢占极地,极涡一方面可能会分裂出若干个冷中心,另一方面也不再能够管住冷空气,导致冷空气大举南下,形成寒潮。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至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导致北极涡旋的偏弱趋势逐渐明显,尤其是近年来愈发明显地出现分裂。因此,欧亚或北美不时有寒潮侵袭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次寒潮的形成,正是由于北极涡旋的分裂所致。从北京时间2月19日上午8点的形势分析图上可以看到,北极涡旋已经分裂成南下了一个副中心位于西伯利亚。随着阻塞高压的配合,北极涡旋堆积起来的冷空气正开始逐渐渗透进入我国,从而形成寒潮天气。

实际上,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此次寒潮南下带来的雨雪天气中,除了激烈的暴雪-大暴雪,多地还将面临复杂的雨雪相态,雨、雨夹雪、雪、冰粒、冻雨等天气混合出现。比如2月20-21日,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省在预报图上就将出现如同八卦阴阳鱼一般的鱼眼符号,这是大范围冻雨天气将出现。

这意味着,在寒潮的影响下,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雪相态将出现复杂的变化。鱼眼符号是指在气象预报图上的鱼眼符号,是一种特殊的降水符号,它表示在这些地区,将出现冻雨天气。冻雨是指冰晶在空中因为逆温现象形成了雨滴,在接近地面时遇到冷空气,温度低于0度,但没有来得及凝固成冰粒,而是以过冷液滴状态落到地面,一接触地面或物体就立即结冰的一种降水现象。

冻雨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特殊的温度结构,即逆温层。逆温层是指在大气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反而升高的一种现象。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暖湿气流极为强盛,最终在中东部一些地方形成如同楔子一般插入对流层中的逆温层,这种逆温层的温度高于0度,所以水汽凝结成的冰晶会形成雨滴。当这些雨滴落下时,又会穿过逆温层以下的冷空气,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但雨滴没有凝固成冰粒,而是以过冷液态落到地面,一碰到地面或物体就结冰,形成冻雨。比如长沙,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显示,2月21日起就要开始形成低空低于0度,中层高于0度的逆温层现象,从而将引发冻雨天气。

三、局部连下四天

冻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天气现象,它会给交通、农业、电力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冻雨会使道路、桥梁、车辆等结冰,导致交通事故、滑倒、堵塞等问题。冻雨还会使树木、电线杆、输电线等结冰,导致树木断裂、电线杆倒塌、输电线断裂等问题,造成大面积的停电、通讯中断等问题。冻雨还会使农作物、果树等结冰,导致农作物减产、果树枯死等问题,造成农业损失。

而且这波冻雨启动后,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例如湖南长沙,就预报出将连下四天冻雨。如此一来,持续的冻雨将可能给地面、树木、植被和建筑等覆盖上厚厚的冰层,这样的冻雨,将给当地的交通、农业、电力等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此次雨雪冰冻天气强度大,范围广,相态复杂,持续时间长。因此,建议大家尽快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注意保暖,避免外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和求助。同时,也要关注后续的天气变化,及时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做好应急准备,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