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四史中,为何前四史地位最高?主要有这两大原因

2024-05-09 09:39:59 来源:游戏主播网

古代二十四史中,为何前四史地位最高?主要有这两大原因

有人说,“读史不读《史记》,等于没有读史”,而《史记》更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之后,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紧随其后。共同构成了古代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那么这四史究竟有何魅力,被认为是古代二十四史中地位最高的呢?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著,记载了上起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其父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期担任太史令。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司马迁更是聪明伶俐、勤奋好学。

年满二十后,开始外出游历,为他后来《史记》的编纂打下了基础。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子承父职,也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开始,他开始写《史记》,他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研究成果倾注到这部巨著中,力求还原历史和人物的真实。却没想到,李陵出征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也受此牵连,差点被杀。

他想到自己正在写的《史记》,于是自愿接受腐刑。出狱后,司马迁吸取教训,开始不问世事,专心著书。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耗费二十余年编撰完成。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两百余年的史事。

班固出身于儒家世家,自幼受到父亲叔伯的影响。九岁时,就能诵诗背文。十六岁时,他进入太学学习,这一段日子也为他之后编写《汉书》打下基础。

但班固最后却因牵连到窦宪一事中,死于狱中。他去世时,《汉书》尚未完成,由妹妹班昭、门生马续完成其遗作。

《后汉书》,是由南朝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年间,共195年的历史。当范晔开始写《后汉书》的时候,东汉王朝已经亡了200多年。

这样,他就不能像司马迁那样,从当朝人那里了解到更多历史细节,只能根据前人论述补充其内容。

但也有利有弊,世事变迁,史料得以在市场上流通,让他比其他人有了更多物质条件。

《三国志》是西晋时期的陈寿所著,主要记载了从黄巾起义到三国结束约百年的历史。主要由《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组成,共六十五卷。

《三国演义》的问世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推向顶峰,但《三国演义》的成书依托的便是《三国志》的记载。

《三国志》沿用了前几史,将君王的传记称“纪”,其他人的传记称“传”,只是在本书中,只有曹操、曹丕等六人称为“纪”。这是因为陈寿虽然出生于蜀汉,但后来在晋朝做官,晋朝是在曹魏政权上建立起来的。

因此,晋朝承认曹魏,但却不认为蜀汉和孙吴是正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便不难理解。然而,虽然陈寿表面尊曹魏为正统,但从书名、内容可看出,他将三国都视为正统。

至于为什么前四史历史地位最高?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更真实客观

前四史都由私人编撰,从历史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显得更为可靠。其他的二十史,它们基本都是后一朝对前朝的记录。

因此,在撰写史书时,史学家们难免会受到当朝统治者和身份地位限制,真实性可能会大打折扣,导致史料有失偏颇。

二、为后世史书定调

前四史确立了正史编纂格式,它们都是纪传体,包括二十四史中的其他史书也不例外。这与《左传》《春秋》等早期著作不同。

纪传体以“人”为线索,让后世史官明白,人类才是历史的中心,是历史的创造者。可以说前四史为后世的史书定下了基调,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文明。

前四史为何评价如此之高,在于它们的创新和传承,值得我们世代去珍惜。当然,由于时代局限性,前四史也存在一些不足,后人在学习时,也要注意有所取舍。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等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