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洛对米哈游贴脸开大,上海桂林路沦陷了

2024-05-23 09:02:11 来源:游戏主播网

库洛对米哈游贴脸开大,上海桂林路沦陷了

鸣潮这是上高地了?


作为游戏民工,9号线桂林路已然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如往日,我拖着并未完全苏醒的身躯准备出站,试图加快动作好让打卡时间显得不那么踩点。不过,身边原本熟悉的场景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走廊两边、立柱上的灯箱、贴纸,不再是AI元宇宙,反而换成了《鸣潮》。角色的立绘撑满整个站点,除了公测信息等等字样,还有硕大的全渠道下载二维码。



我顿时感觉精神了起来,原因无他,这里聚集着其他游戏厂商的从业者,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人,可能前往米哈游、蛮啾或者是悠星,当然,也可能是更远一些的莉莉丝,网易或者其他公司。


桂林路的4号口不再是通勤的起点,更像是二游开放世界商战的入口。此时此刻的我,仿佛置身于世界舞台中央,让我近距离观赏库洛贴脸开大米哈游。


是战场的炮火,让平平无奇的搬砖日,多了一抹热烈的血红色。


桂林路,上海二游的圣杯


对游戏圈从业者而言,桂林路代表的绝不仅是通勤目的地,而是有更深远的含义。


顺着4号出口走出地面,不远处就是枫林国际科创园,米哈游、蛮啾、悠星驻扎在这里。视线朝着马路对面望去,先是游族的LOGO,再是米哈游的另一栋大楼,在桂林路的4号出口,会有接驳车将员工带到那里。


而在游族隔壁不起眼的写字楼里,有那么一层是鹰角曾经注册成立的办公区域,现如今那里依旧有员工驻扎。再往西走,则是莉莉丝、散爆网络、育碧等游戏厂商的聚集地。诸如星线、番糖,甚至是库洛的上海分部,也都驻扎在桂林路周边。



饭点走进任何一家能吃饭的店铺,十个人中不说五个,至少有三个从事游戏行业。与其说《鸣潮》在桂林路的投放是一次对米哈游的贴脸开大,倒不如说相较于人流量更广阔的地点,在这里投放反而能找到更垂类的人群,甚至还降低了成本。


毕竟这里的人群,首先是游戏爱好者,然后才是从业者,一旦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可,相信有助于《鸣潮》进一步打开市场。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曾经是属于米哈游宣传的核心区域。早在《崩坏:星穹铁道》上线节点,米哈游也在这里投放了宣发内容。库洛选在这样的行业高地投放广告,也算是一种强有力的宣战形式。只是宣战对象并不仅有米哈游,还有整个上海游戏圈。



也许市面上不只有一款开放世界手游,就是《鸣潮》想要传递给更多人群的关键信息。


这样的表态不仅出现在桂林路,还面向了全国更多地区的人群。在广州,《鸣潮》投放了“珠江新城”地铁站,高峰时期,人们至少需要排队半小时才能堪堪挤上地铁。在成都,《鸣潮》选择了“春熙路”,今年五一期间,这个商圈的人流量接近四百万,在平常,这里也有着不低的人气。


相较于前两个地区显而易见的曝光度与触达人群,上海桂林路看似乏善可陈,但其作为二游聚集点的浓度颇高,这让它在触达垂类用户时有着得天独厚,且容易被忽视的优势。不过自此以后,厂商们或许会重视起这个曾经被忽视的宣传点,



无独有偶,库洛对核心宣发区域的抢占不仅体现在上海桂林路,海外地区亦然。作为二次元文化地标式的存在,《鸣潮》的宣传信息甚至铺到了秋叶原,曾经被称为《原神》广场的站前广场,也已经更换为《鸣潮》角色的宣传物料。


(图源B站冈部伦太郎)


考虑到不只是米哈游,不少二游公司都在这一热门地点投放了宣传素材。且营销效果不错,那么《鸣潮》这波选择跟上也是顺理成章,毕竟秋叶原本身就是个兼具高曝光率和精准覆盖受众目标的理想投放地点。在投放过程中,库洛也对自家产品强调的“动作”元素进行了强调,以形成差异化。


拿下曾经米哈游产品宣传投放地点的举动则相对耐人寻味一些,但也可以理解为库洛正在朝市场释放积极的信号,即他们希望游戏的品质和潜力能让玩家有所期待。


从受众心里与品牌联想的角度看,在同样的地点投放广告,也容易强化受众对于《鸣潮》这一品牌的认知,或许能够增强产品本身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以提升其市场影响力。


而从实际的表现来看,《鸣潮》的起手动作成功奏效,预下载开启后,就拿下了榜单第二的成绩,可见宣发在初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内容创作者被要求二选一


无声的战役不仅发生在线下,除了对行业高地的抢占之外,商战还蔓延到了线上,尤其是二创这个领域。尽管尚未有明确的信号放出,但在内容创作者这个群体中,还是隐晦地传播着“米哈游与库洛只能二选一”的信号。


最早是油管博主Asmongold发布了一支视频,内容是观看其他虚拟主播体验《鸣潮》,期间提到了泄密者在X(原推特)上公开的一份合同内容。而Asmongold在质疑合同真实性的同时,也对部分条款进行了解读,其中就包括所谓的“只能吃一家饭”的情况。



当然,这里的解读并不是从两款产品的竞争角度出发,更多是从创作者和观众的立场表达。他先对部分玩家不能理解的条款进行了解释,强调诸如商单视频会被用于宣发投放其实是合理的存在。随后再对颇有争议的内容,也就是在接了有损于米哈游品牌形象的商单内容后,未来官方会考虑是否要在《绝区零》项目上与创作者继续合作。


但哪些产品的商单是可能损害公司品牌,或是其他产品形象的呢?这份不明真假的合同中并未指明,只是《鸣潮》上线在即,玩家群体自然形成联想。


在Asmongold看来,这类条款的存在不仅是对内容创作的限制,长此以往也意味着玩家看到的测评视频将失去客观和真实性。可能是出于曝光度的考量,Asmongold的这支视频起了个很有噱头的标题,大概意思是“原神真的很怕这款产品上线”。


无独有偶,国内B站up主卡特亚也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不会在《鸣潮》上线时进行直播,其理由相当接地气,就是怕弹幕带节奏影响不好,最终造成更大范围的舆论影响,而他本人并不想成为漩涡的中心。


碰巧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成功让米哈游与库洛的商战氛围蔓延。加上不知真假的合同条款,甚以为《绝区零》作为筹码,隐约表达出吃了其他家饭可能就没法和《绝区零》合作的意思,算是变相要求创作者选择阵营。



一边是新上线还不知道市场成绩如何、又能维持多久的《鸣潮》;另一边是虽未上线,但人气与话题度都已经拉满的《绝区零》,既然天平两端的筹码重量不一致,那么出现倾斜也是理所当然。


考虑到二游这个品类天然需要拉进与玩家间的距离,加上米哈游也需要在玩家群体中宣传自家的品牌调性,专注这一领域的运营本身也无可厚非。此前坊间也流传过米哈游品牌营销投入的成本,仅《原神》单款产品重要版本更新,花费在头部主播身上的费用就高达400万,中腰部及其他平台的营销费用综合叠加起来就是庞大的数字。


只是这对库洛来说并非一个好消息,作为后来的挑战者,当市面上的内容创作者被“垄断”时,相当于《鸣潮》提前失去了这个重要的阵地。尤其是上线在即,没有充足空间给到他们孵化自家up的时候,库洛更需要自带关注度的创作者辅助内容输出,实现快速传播。


此时的米哈游已然成长为二游圈老大哥,虽然不能播《鸣潮》的说法更像是空穴来风,但有这样的巨物横亘在前,库洛想要突围的难度并不低就是了。


是商战,但更是宣言


从线下广告的投放,到如都市传说般流传在内容创作者中的商单合同,米哈游与库洛似乎已经进入到不得不战的状态。


换个角度看,良性竞争也能倒逼各家厂商自我精进,只有不断打磨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自身的创新能力,他们才能在行业内保有优势。


辐射至创作者运营这个领域,如都市传说般流传在各个up中的“合同条款”。其实也为各家厂商敲响了一次警钟,这场无形的战争已然波及到了二创,如何拉拢甚至孵化专属于自家的内容创作者,客观地摆在所有厂商面前。


但归根结底,这场同行间的较量之所以会出现,实质就是因为现有的市场大盘收缩了。加上二游玩家已经被好几轮高度同质化的产品轰炸过,口味也逐渐变得挑剔,这无疑为厂商争取用户带去了更多挑战。


除开对市场进行争夺,还能从这次无声的较量中看到游戏厂商投放策略的转变。明面上看,库洛在桂林路、秋叶原等地投放公测信息是“贴脸开大”,但不要忘记,这些曾经是属于米哈游的核心宣发区域。


而这样抢占核心领域,或者说行业高地的宣发动作,很明显是为了迅速收获流量与曝光。相较于铺量地推宣发,这样的举动显然更有话题度,也更能在短期内实现广泛传播。


当然,与其说库洛高举高打的态势是向米哈游宣战,倒不如说这是一次面向玩家,甚至是内容创作者这个群体的华丽亮相。至少在这一系列动作后,大家就会立刻感知到,目前的开放世界领域不止有《原神》这一款产品,还有来势汹汹的《鸣潮》。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